本會宗旨及組織成立經過簡介
這是由中美二戰紀念委員會創辦的網站。網址是 www.acwwmma.org
這個網站主要內容是為了說明及記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抵抗侵略,維護自由與正義,中美軍民合作的歷史及所作之犧牲。
版权说明:如文章来源网络,有作者均标明,未注明均无从查证,原作者可联系本网acwwmma.org或info@acwwmma.org,24小时内必定删除或加上原作出處。
This website is dedicated to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Military and people who fought for justice and freedom against aggression and also remind us the traditional friendship between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people.
歴史回頋
全世界連片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華人社區——
美國洛杉磯圣盖博(San Gabriel Valley Area)“中國谷”
在美國多元社會的交響樂中——有一個懸掛美國國旗的大雄寶殿聳立在南加州的風水寶地之中——世界上最大面積的華人旅居地洛杉磯華人社區。
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西來寺”建立在美國大地上——建立在世界上最大的洛杉磯華人社區的可以俯瞰幾百里平原的山川之上。
這裏,大院裏飄揚著美國國旗,可是所有大雄寶殿的東方尊神都被尊供在巨大的廟宇中,其氣勢之龐大,不亞於任何中國國內的大廟寺。每年無數華裔和其他族裔的信徒都到這裏祈福朝拜,其中有不少是沒有任何東方血統的其他語系的信徒,這是奇妙的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場景,也是美國多元化移民社會的縮影。
在這裏還有全美第一座體現中美軍民在二戰時期的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的紀念碑——她矗立在出現第一個華裔女 市長的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蒙市所在的聖蓋博谷有一個在大洛杉磯地區的九十個城市中的二十個城市相連的華裔大社區,她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口最多的華裔為主的僑居社區,這裏是海外中文紙媒體、中文廣播電視媒體、中文電子網絡媒體的重鎮,是華裔進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原基地,錢學森和星雲法師等等太多的华裔精英在美曾落腳這裏,在此土地上的中美二戰紀念碑是聯系中美人民情感的重要紐帶。
美國華人社區到底“長”得是什麽樣子。我在1994年9月走馬觀花的看過紐約的中國城、舊金山的唐人街、洛山磯的中國城,在這之後我到過日本、北歐、西歐、東歐、澳洲、新西蘭、新馬泰等幾十個華人區或中國城。2002年初我始居洛杉磯華人社區聖蓋博谷。2004年初我又專門去看了休斯頓和奧斯汀的華人社區。2007年9月我到了西雅圖的華人社區。2010年9月我到了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社區。2012年6月我到了加拿大渥太華和多倫多的華人社區。但我从来没有看到過如此庞大、系统、立體的洛杉磯華人社區—全世界连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華人社區——
美國洛杉磯圣盖博(San Gabriel Valley Area)“中國谷”。
在美國,華人社區是華人進入美國主流社會或完成學業返回祖國前的搖籃,華人社區是海外華人的第一個家園,也是永久的根據地。全世界有數不清的華裔居住區,有以華裔為主的國家、有以華裔為主的社區、街道和村落,它們各有相似又有不同。但相比較來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加利福尼亞州(經濟總量達到1.4萬億美元,也是美國經濟總量第一的州,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南部的洛杉磯華人社區是最典型的。這裏可以看到一個完整華裔社會的“長樣”,也可以看到美國社會的模型。南加州的華人社區大致“長”的什麽樣子呢?
——據2010年最新的人口統計,有登記的美國華裔人口達到了363.9萬,51.4%的華裔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和紐約兩個州。在過去的20年裏,越來越多的華裔不再居住在傳統的中國城,而是居住在郊區的華人社區中。
初到洛杉磯華人社區,會使人吃驚不小。十字路口一遇紅燈,停十輛車九個駕車人是黃面孔。所謂的“多維”是意指立體的華人社會。天上——無線廣播有中文播音,有線電視網有幾十個兩岸三地的中文電視波段。地上——中文遍地,幾十個大型華人超市落座在華人最集中區;幾千個華人餐館和店面琳瑯滿目;市區——中文圖書館、中文書店、幾十種當地的中文報紙、百科全書般厚的當地華人工商電話簿比比皆是;這裏似乎不需要英文,這裏似乎沒有感覺到已在他鄉。
南加州洛杉磯華人社區的形狀和範圍——“孔雀東南飛”。洛杉磯市的華人社區的形狀是以洛杉磯城中的中國城為龍頭向東放射而去。如果把中國城比作孔雀頭,那麽,華人社區就如孔雀的身體和漂亮的尾翼一樣向東展去。
洛杉磯市的華人最集中居住的地區主要在洛市以東的四大塊區域,這裏的華人也叫它為四大華人商居圈。
(1)最大的一塊在聖蓋博谷區的中部,大約包含10個市: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 City)、聖蓋博市(San Gabriel City)、柔似蜜市(Rosemead City)、阿罕布拉市(Alhambra City)、天普市(Temple City)、埃尔蒙地市(El monte City)、南埃尔蒙地市(S.El monte City )、蒙特贝洛(Montebello City )、拉朋地(La Puente City)等;
(2)聖蓋博谷區南部的兩個市,旧称東區:羅蘭崗市(Rowland Heights City)、哈仙達市(Hacienda Heights City),上面所說“西來寺”就座落在東區;
(3)聖蓋博谷區北部的两個市,亞凱迪亞市(Arcadia City), 帕薩迪納(Pasadena City)後者是每年世界著名的玫瑰花車遊的城市、也是錢學森的母校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的所在地;
(4)城中心的中國城;
除了這四大塊以外,華人社區又向聖蓋博谷區東部一些新的城市發展,逐漸的使一些以白人為主的社區慢慢地變為以華人為主,如核桃市(Walnut City)、鉆石吧市(Diamond Bar City)、波莫纳市(Pomona City)、奇諾市(Chino City )、西奇諾市(W.Chino City)、柯汶那市(Covina City )、西柯汶那市(W.Covina City)等等。
其實在洛杉磯以東的橙縣(Orange County)、河邊縣(Riverside County)、圣贝纳迪诺縣(San bernardino County,即這次夫妻两人恐袭地),甚至在聖地亞哥縣(San Diego County)和爾灣市(Irvine City)等等也是華人集聚的地方。華人在選擇居住的城市時,有時是跳過某些地區,到下一個城市居住,華人挑選居住地的眼光是精明和獨到的。
南加州聖蓋博谷華人區是最具代表性的,有人詼諧的稱這裏是中國的“第三十二省”,有人在這裏稱偶爾見到的美國人為“老外”,那都是開玩笑的話。實際上這裏實行的還是美國的聯邦法和州法。
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是美國南加州的主要山谷之一,位於洛杉磯以東,聖蓋博山以南。它得名於流經山谷中央的聖蓋博河,而聖蓋博河又得名於天主教的聖加俾額爾傳教會,聖蓋博谷是全美國種族最多元化的地區之一。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的華人社區,現在約覆蓋30個城市,400平方英里,如果包括東向的延展區,覆蓋了不少於1000平方英里,2600平方公里範圍。登記華裔人口應不少於150萬,待登記人口比意想中的數字要大得多,我認爲總数應在二至三百萬之间。
居住在這個地區的華裔人士以高學歷著稱,他們在許多行業的發展成了這個地區發展的動力。帕薩迪納市是美國最重要的航空航天科研重鎮,華人已成為重要力量。爾灣高科技園區,三分之二以上是華裔,發展之猛直逼北加州的硅谷地區。聖蓋博谷中心的Valley大道,被稱爲華人的華爾街。
大華超市、香港超市、全統廣場、夏威夷超市、順發超市、日升廣場、富升廣場、帝國廣場、丁胖子廣場、太陽城廣場、希爾頓廣場、金世界廣場等眾多的衛星商業中心,加上星羅棋布的華裔商號餐館(僅在蒙特利公園一個市中餐館就超過200家,銀行超過20家),聖蓋博中國谷成為美國西部的經濟的亮點。
在歷屆選舉中,聖蓋博谷地區的華人參政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競選成功美國的國會議員、加州稅務委員和加州眾議員,還有為數更多的華人當選為當地市的市長議員和教育委員、主計長等官職。華人不僅經濟明星頻出,政治明星更是比比皆是。
華人社區的市政府領導人不是華裔就是華裔信賴者。全美首位華裔女市長對我說過,1984年當選市長時,當時還有一位加油站的白人老板把加油站賣掉,甚至呼籲其它白人居民離開蒙市時別忘了帶著美國國旗離開。(Will the last American to leave California PLEASE take the flag with them.)這一段帶有明顯族裔歧視的英文句子當年市長至今記憶猶新,據説她帶頭去拆去這面廣告牌,還被商家起訴。這位當年的女市長還送我一本她的自傳體書《臺灣女孩,美國市長》,她的名字叫陳李宛若。
對於當時白人居民對海外移民尤其是華裔的敵意,再比對現在蒙市內族裔的大融合,陳李琬若感觸很多,她還提醒新任市長趙譚美生在規劃蒙市的遠景時別忘了記取這段歷史經驗,能夠替所有的族裔謀福利。
蒙市建市100週年前後,從首任華裔女市長陳李宛若開始,已出現趙美心、(現任聯邦眾議員)姜國梁、劉達強、伍國慶、吳学儒、趙譚美生、黃維剛、梁僑漢、陳贊新等多任市長以及候任市長林逹堅。蒙市是産生華裔市長最多的城市,也是目前全美華裔比例最高華人居住區,几成华裔居住區的首善之都。
聖蓋博中國谷産生華裔市長的還有克萊蒙市(Claremont city,在聖蓋博谷東北部較逺方)市長姚申威、亞凱迪亞市市長鄂誌超、聖蓋博市市長梅誌堅,聖瑪利諾市長林元清等等舉不勝舉。
據维基百科記載:跳出“中國谷”数十英里東南面的喜瑞都市(Cerritos City )是尼克松總統的夫人帕特·尼克松女士成長之地。喜市產生全美首位華裔市長黃錦波(出生於香港),此後又有胡張燕燕、李欒復青、陳金凱莉多位女士擔任過市長。同樣在“中國谷”東南面邊缘的核桃市(Walnut City)、鉆石吧市(Diamond Bar City)也産生了多任華人市長議員。
下面我要談談全美第一座體現中美軍民在二戰時期的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的紀念碑的立碑過程。我用我執筆,經中美二戰委員會理事會修改通過的《美國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立碑啓示録》、《美國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立碑啓示録(續)》来回頋這段歴史,看這一堅辛的歴程到説明了什么?
美國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立碑啓示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美尚未真正友好,日本尚未真正忏悔,两岸尚未真正弥合,亚太尚未真正和平。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的同仁們仍需努力!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周年,中美之间有一段永世難忘的鲜血凝成的共同抗戰歷史。
2010年11月22日美國國内首座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民共同作戰为主題的纪念碑在洛杉磯郡蒙特利公園市市政府前绿草茵茵的廣場上落成。奥巴馬總统秘書致電薛平華先生對大會表示祝賀。
由十二個社團、五十多個個人發起,蒙市議會舆中美二戰纪念碑委員會共同發出邀請函,各界人士、僑社僑領、退伍老兵、民選官员和社区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紀念碑揭幕儀式,共同見証了這歷史的一刻。洛杉磯榮光聯誼會和美國退伍軍人代表組成了旗隊向國旗致敬,在全體宣誓並演唱美國國歌及天祐美國之後,由美國退伍軍人團鳴槍21響,默悼在二次大戰中犧牲的軍民,還有花圈敬獻,紀念碑揭幕等儀式,場面莊嚴隆重。典禮主持人是洛縣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鮑布?亞秋利達﹙Bob Archuleta﹚,國會議員趙美心陳述了他們的父親參加二戰的經歷,說明華裔移民對美國的奉獻。
這座纪念碑經歷了约十五年的不懈努力终於玉汝于成。纪念碑的建成主要由四股力量促成,她成全了美國華裔的四個理念,為中美臺海大舞臺的良性互動铺下了无限想象。
立碑的四股力量大致為:1、中國國内戰争前来美的傳统僑社不可不敬的根深蒂固之力;2、國内戰争後到中國改革開放前来美的老僑和僑委會、經文處的不可小視之力;3、已介入美国政界的民選官員隊伍不可或缺的裁决之力;4、在改革開放後来美的新僑和中国總領舘的不可忽視的堅强後盾之力。
立碑成全了美國華裔的四個不息的理念:1、面對歷史,我们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2、中美需要不忘深情厚谊的過去,更需面向崭新未来;3、两岸一家親,中華定复興;4、世界大同,天下為公。
本委在2010年1月19日,由加州州务卿蒂波羅.博文(Debra Bowen,Secretay of State of California)發3268581號文,批准創瓣人代表薛平華(Joseph Shiue)2009年12月1日签名申請的非营利免税的慈善文教社團(501(c))中美第二次世界大戰纪念碑委員會(American Chinese World War II Memorial Monument Association)的申報。
2010年5月11日,继而獲得國税局IRS免税批準,可在50110(3)規範下Exempt No.30-0586097接受捐赠,并可给捐贈者開据抵税凭据。
American Chinese World War II Memorial Monument Association,英文简称“ACWWMMA”,中文原称“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纪念碑建碑委員會”,經2015年1月22日理事會确認從我委新建网站:http://www.acwwmma.org/開始:中文简称為“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 中文全称為“中美第二次世界大戰纪念碑委員會”。
一、為人类的永久和平與中美的永世友好而努力
中美二戰纪念碑的標致為象征友谊的中美握手和象征和平的鸽子。
從今日朔往约20年前,從立碑之日朔往约15年前,有几個华裔老者一直在探索着有一天能為中美共同作戰的先賢烈士立個纪念碑,然而這需美國一級政府的批準。這些元老的代表是以華埠傳统僑社大老、世界龍岗親義公所四级元老、中華會舘老會長、两次在美軍服役的趙尚賢為代表的傳统僑社;以洛杉磯保险同业公會創會會長、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84年理事長、北伐将領后裔薛平華,美國洛杉磯抗戰研究會創會會長張玉池,美國國家成人教育顾问和国家信用标准顾问余顯利以及關甘澍為代表的老僑;以陳李婉若、趙谭美生、劉達强、黄维刚、林逹堅、黄趙企晨等為代表的華裔民選官員和蒙市多任市長議員。
他们终於敏锐的看到了這一天到来的可能性,他们看到至今還是全美華裔比例最高、曾在80年代産生美國第一個華裔市長的蒙特利公園市,2009年在市議會中的五個議員中有四个是華裔議員,而其中三個理念舆元老們基本一致。
經過他們最後冲關的努力,這一天终於到来了。2009年9月16日蒙特利公園市召開討論有關立碑的公聽會。議員Betty Tom Chu(趙譚美生)提出11320號建碑提案,曾参加二戰并在菲律宾駐防被俘惨遭迫害死里逃生的曾任蒙市退伍軍人分會總监、在蒙市居住52年92岁的桑切斯先生(Mr,William R.Sanchez)到會声援,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共同主席張玉池發言申報…蒙特利公園市議會终以5:0全票通過提案。譲我們記住議員們的名字:
最先表态支持并参加華埠金龍酒家募款和直接捐款的民主黨議員David Lau(劉逹强)、Anthony Wong(黄維刚);
時任副市長、建設期任市長并参加上述募款晚會和直接捐款的共和黨議員Betty Tom Chu(趙譚美生);
議員Mithcell INg (市長吳学儒)
議員Frank Venti (參舆直接捐款)
在中美二戰纪念碑的落成過程中,几次出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曾经譲趙尚賢先生連續三個整晚睡不着。
其一,蒙市统領所有部門的日裔女經理屡屡在工程方面提出异议,譲本委創會元老們困惑,但不知她真实目的;
在施工期,蒙市議會3:2通過突然將日裔經理撤换,至今不得说法;
其二,由於臺北方面半官方的僑委會捐款3000美元,但刻碑如何表逹?征询市代理經理後,只能作為民间社團,并且不能出現英文ROC字样;
其三,如果两岸外交官員同時出現在揭幕典禮上,如何安排發言先後順序,青天白日的旗帜如何處理,如果强行要求撤离,引起參會的老兵抗議退場怎么辦?如果可以做到“中華旗隊”不出青天白日旗帜,但個人手中的旗帜却无法干涉。元老們只得在礼貌邀请總領舘後,又通過新僑僑領轉告最好不要出席。令元老們感動的是總領舘采取了弹性大气的配合姿态,這又為元老們後来主動邀请新僑和總領舘到碑舉辦纪念活動埋下良种。
其四,安排反對日本侵略的日裔法官在揭幕議式上發言,虽有利於族群理解,但又担心失控,因此通宵逹旦的要求他電郵發言稿审看……,元老們說,也許正因為這一成功的發言使蒙市没有出現格蘭岱尔市日裔闹事的情况。
二、為讓抗戰的軍旗在碑前飘揚而努力
2014年七七盧溝僑事變纪念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盧溝僑纪念馆专门問及舘内的抗戰將領中有無包括267名國民黨抗戰主戰場的將軍;2013年中國批準組織抗戰中牺牲的二百多名國共將軍的巨型画展赴美巡展。組織者王康到碑拜祭并捐款;2014年四川國民黨抗戰主戰場展览舘開舘;大陆已經允许发行的抗戰影片中八路軍軍帽上有青天白日帽徽。但臺独思潮還未平息,两岸相互承认政治实體路途遥遠,甚至连92共识都不被認可,两面旗帜還没有一起正式飘揚的成熟基础。
本會現任會長原荣光聯谊會會長、黄埔軍校校友會長、抗戰名軍52軍将領後裔陳耀華創辦了威武雄壮训练有素的中華旗隊。從建碑至今不计其数的出旗出隊,體現了中國軍人的威武雄姿。然而,由於两岸的人們的一些理念之别,其個中苦水只得合血自吞。
本碑四年以来已有无数隆重的、悉心的纪念活動在此舉行,两岸三地媒體做了廣泛報噵,但有一次隆重而特别的纪念活動令人深思。
2012年12月14日我委在纪念碑舉辦建碑二周年暨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會。成立於1919年,全美有300多萬會員、1萬6千個分會并力助蒙市建碑的全美退伍軍人協會(American Legion)總會長杰姆斯.考兹(James E. Koutz)专程前来献花悼念。
薛平華主席向考兹總會長赠送了中國軍民援救美國飛行員的珍贵纪念册。叢培欣秘書長的從軍七十年曾在任六年福建省軍區司令的老父親,也是毗邻當年杜立特將軍完成美軍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後降落之地的抗日將領。叢培欣满怀着敬仰和悲愤之心,制作了1942年4月18日援救在中國迫降的杜立特將軍率領的16架B-25轰炸機中64名美國飛行員和中國軍民在日軍報复性扫荡中牺牲25萬軍民的画册。我們將争取在新建副碑上把這一段中美軍民情洒太平洋的重要事件记录於上。
如何譲一個美國華人所建立的和平之碑,成為全體華人的和平之碑,譲每一個存有上述四個理念的美國華裔都能在此不易立起的全美首座中美二戰纪念碑能同美國其他族裔的所有的人一起纪念哀思和放眼未来,這一切都促使本會的領噵层思考。
三、為譲和平崛起的中國的旗帜在碑前飘揚而努力
薛平華主席認為,為了譲两岸華裔共同悼念先賢烈士,應該效法蒙市十一和双十节分别舉辦纪念活動的方式。为此,薛平華、陳耀華、叢培欣舆總領舘領事商定盧溝橋事變和公祭日由两岸僑社分别在纪念碑舉辦各自活動的總體思路。新僑需要習惯面對以青天白日为標志的抗戰軍旗。来自臺灣的華僑也要習惯面對五星红旗。
在總領舘認可并形成各自分辦共識後,美國重要的華裔僑領、中國僑聯頋問、美國華人社團聯合會的荣誉主席團主席、著名抗日將領張治中將軍的女儿張素久大姐带領下,共约十一個新僑社團,四十多個僑領参舆,成功的组織了2014年12月6日的中國首次全國公祭日的中美二戰纪念碑的纪念大會,使得中国的旗帜首次飘扬,總領舘的官員第一次莅临纪念碑。
抗戰勝利70周年的今天,我們看到日本德國絕然不同的戰後態度,中國王毅外長奉勸日本70年前輸掉了戰爭,70年後不要再輸掉了良知。
美國縱容了同盟國日本的連釣魚島有爭議都拒不承認的僵化立場,使得海内外近15億的華裔不能關註中國的政治改革,西方要做的不是把中國逼回軍事共産主義,而是應向中俄敞開胸懷。不要重回冷戰老路,把蘇東解體、中國改革開放的人类正資產變為负資產。沒有三個島鏈下的中國才會向政治改革深水區邁進,才會完全解決朝核問題。
把三個島鏈的軍費和全世界最龐大的美國軍工複合體(MIC)的費用還給美國人民。對於中國的十大軍工集團何嘗不是如此,美中俄日歐的軍工企業是全球恐怖主義者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者。
兩岸在不容臺獨思潮再起的基礎之上,要尋求長效的解決方案。兩岸的最大公約數是孫中山思想、抗戰,釣魚島和南海,從這出發走向聯盟似乎是唯一出路。家不和外人欺!日本利用中華民族的不團結得利整整1500年,從偌大的中國尚不能維護自己的海權可見兩岸聯盟其必要性。在國際地位和政治實體的相互認知上,於憲法一中框架下,大陸要敢於邁出承認一大一小,臺灣要敢於邁出承認己小彼大,形成新的共識。
習馬會的实貭是,两岸正由互不否認走向相互承認,這一走向的根本標志是“两岸停戰協議”,其他包括和平協議、經济協議都是附属協議,這一走向會不會又一次夢断“李登輝第二”,世界正在拭目以待。
當今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早就在典型的異化過程之中。社會主義國家更樂於分散資源和財産,在向市場經濟發展,成爲轉型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更樂於集中資源和財産,並對全民實施廣泛的社會主義福利。
人類現在處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相互和平演變、和平異化的資本社會主義新時代。人類不需要戰爭,人類已沒有資格再打世界大戰。
牢記中美二戰纪念碑為了永世和平的座右銘:寬恕而不忘懷!Forgive but not Forget!
美國首座中美二戰紀念碑立碑啓示録(續)
在美國中美二戰紀念碑五周年之際,本文撰筆者在美國環球通訊社、華聯社、鳳凰網、天涯網、臺灣政治論壇網等兩岸三地媒體發表了啟示錄和相關文章,以便於海內外華人等了解美國的尤其是華人社區的某些政治生態。今天,由於又有了一些新的發展和啟示而續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紀念碑建碑5周年的2015年,我們迎來了蒙市中美二戰紀念碑美國華裔、各族裔及兩岸三地紀念活動最廣泛、最盛的年份。但這一兩岸三地廣泛參與的盛況能否長續光大?
兩岸政界尤其是當地的政界是能否長續光大的關鍵。
美國環球通訊社今年部分活動的報道如下:
一、2015年12月13日
【環球通訊社記者劉驍宗洛杉磯報導】2015年12月13日上午10時,中美二戰紀念委員會,與美國華人社團聯合會於蒙特利公園市市政府“二戰紀念碑”前舉行第二屆“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紀念活動。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領僑組組長王學政、僑務領事孫衛東,美國國會議員趙美心博士,美國華人社團聯合會榮譽主席張素久、主席鹿強、共同主席團主席郭頌,中美二戰紀念委員會主席薛平華的代表範允富、秘書長叢培欣,美國河南總商會會長王立軍,和統會聯盟主席劉青等民選官員、老僑、新僑、海峽兩岸各界同胞、退伍軍人及紀念碑捐贈人等近兩百人出席了當天的紀念活動。
二、2015年11月21日
【環球通訊社記者李碩洛杉磯報導】蒙市中美二戰紀念碑委員會、蒙特利公園市議會、美國退伍軍人總會蒙市397分會11月21日上午10:00在蒙市政府二戰紀念碑前舉辦建碑五週年紀念儀式。兩位年逾九十高齡的二戰美軍老兵桑切斯(William R.Sanchez)與费恩特(Dave Fuente)出席紀念儀式。
當天出席紀念儀式的包括蒙市市長陳贊新、市議員林逹堅、美華聯榮譽主席張素久、羅省中華會館副主席方傑洲、羅省中華會館福僑會會長吳玉熙、建碑委員會薛平華主席、建碑委陳耀華會長、建碑委秘書長叢培欣、常務理事範允富、南加州大专院校聯合會理事長劉中秋等三十餘位南加僑領及政要,來自美國陽光國際學院的40名華裔兒童當天也來到紀念儀式現場接受生動歷史教育。儀式於上午十點於蒙市廣場前正式開始,禮隊鳴槍數響向二戰犧牲老兵致意,在主辦方簡樸紀念的倡議下,儀式全程不設致辭與演講環節,所有到場嘉賓依序向紀念碑獻花致意。
三、2015年7月5日
【環球通訊社劉驍宗洛杉磯報導】2015年7月5日星期日下午2點,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紀念委員會於蒙市市政府、二戰紀念碑前舉行“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勝利70周年暨七七抗戰78周年紀念典禮。
國會議員趙美心博士,Ed Royce,洛杉磯社區學院第二選區教委伍國慶,蒙市市長梁僑漢、副市長陳贊新、市議員林達堅等民選官員、臺灣立法委員詹凱臣,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夏季昌處長,洛杉磯僑教文化中心翁桂堂主任,以及羅省中華會館,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美國越柬寮華人團體,加州臺灣同鄉聯誼會,中華聯合旗隊,洛杉磯榮光聯誼會,中國國民黨美西南支部,南加州臺大校友會、美西華人學會,美國華裔舞蹈協會,南加州黃埔琴友會,羅蘭崗獅子會,伶倫劇坊等僑界代表,還有二戰退伍軍人與家屬代表,逾百人出席當天的慶典。
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紀念委員會主席薛平華,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紀念委員會會長、中華聯合旗隊發起人陳耀華,第二次大戰中美軍民合作反侵略紀念委員會委員暨召集人劉煥君先後致詞。
四、2015年5月23日
【環球通訊社記者李碩洛杉磯報導】由華埠美軍退伍軍人628分會和中華旗隊主辦的紀念二戰勝利七十週年向陣亡將士致敬活動,5月23日上午在蒙市二戰紀念碑前舉行,南加僑界領袖及民眾近200人參與活動,藉以表達對二戰陣亡將士的緬懷敬意。
出席當天紀念儀式的包括臺北駐洛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夏季昌,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翁桂堂、副主任黃慶育,中華會館主席伍尚齊、副主席方傑州,蒙市市長梁僑漢、市議員陳贊新、林達堅,二戰紀念碑創始成員余顯利,僑務委員朱碧雲、陳玲華,美國客家商會會長邱啟宜,南加州中國大專聯合校友會會長許嗣堯,第一副會長徐洸玲,交通協會會長徐和生等各界僑領百餘人。
五、2015年12月25日
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主席薛平華收到来自白宫的奥巴马伉俪的圣诞祝福:
THE WHITE HOUSE |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Holidays from the President and First Lady:
The President and First Lady wish Americans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Holidays. |
中美二戰紀念碑在碑前,人們秉持和平、友誼的理念成為一個兩岸三地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的共同紀念的主題。然而,在碑後暗濤洶湧。原因不是個人的,而是復雜的歷史和現狀。
當年蒙市統領所有部門的日裔女經理屢屢在工程方面提出異議,幾乎讓議會已批準的方案無法實施,一面玻璃天花板譲創碑元老們困惑。在施工期,蒙市議會3:2通過突然將日裔經理撤換,至今我們不知道其被更換的真實原由。
在紀念碑創碑者們和華裔民選官員堅定的和平理念堅持下,仍然經過了近二十年的努力才得以建碑,他們的宗旨是:寬恕而不忘懷!Forgive but not Forget!
現在我們又遇到新僑新募捐者的問題。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一些民選官員的支持下,本碑理事會本著和平理念,準备在“寬恕而不忘懷!Forgive but not Forget!”主旨中再加入“不忘中美血濃於水的戰鬥友誼”,使得“和平”再加上“友谊”。
我們申請新副碑主題的中英文征求意見稿如下:
1、Americans Sending aid to China over the Hump
美軍駝峰航綫支援中國抗戰
2、Chinese Rescuing the Doolittle Raiders
杜立特轟炸東京輿中國人民大援救
3、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allying with American & British soldiers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Burma Area Army
中國遠征軍與美英聯軍滇緬抗日
4、W. R. Sanchez,D. Fuentes,Iris Chang: Do not forget the Bataan Death March in the Philippines
桑切斯、費恩特、張純如:勿忘菲律賓巴丹死亡行軍
以上方案,建碑委已於2014年11月19日 、2015年3月19日、2015年8月19日、2015年10月6日送給主管單位和人員四份報告,至今尚未被批準。我們十分感謝支持本案的民選官員的积极努力,建碑委當年刻碑時有了近二十年的努力才玉汝於成。而今天,我們有市長和所有熟悉的蒙市議員們的支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然而支持我們的議員們還要突破一些玻璃天花板。比如,有工作人員覺得“轟炸東京”的字句比較敏感?恰巧,這次原來申請報告的第一稿中的“General Doolittle Bombing Tokyo”一句,因為正好“轟炸東京”有英文專用名詞,經劉榮文、鄭京煒教授修改後已變爲:“the Doolittle Raiders”。所謂的敏感詞恰巧取消。
比如,支持我們的議員們還要努力突破所谓“有礙觀瞻”這一類型的理由。我們將當年建碑委輿市政府的有關再立新副碑的公開協議中有以下一段表述摘錄如下:
“inscribed on the back of the monument or a separate plaque in front of the monument.”
此段指明新的刻入或可在碑後,或可在碑前立一獨立的副碑,这些選項都是在允許範围中的。
雖然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美只能發展為新型的大國關系,“和平”將是中美之間無可選擇的必行之路。但由於日本當局沒有對二戰真誠懺悔以及目前美中日間的復雜關系;由於兩岸官方目前的狀態和未來可能變得更為復雜;由於蒙市居民華裔輿日裔居民是兩個最大的族群(約5年前的統計數字應是45%/30%,但最近幾年華裔居民大幅增長)等…中美二戰紀念碑從建碑伊始至今,過去風風雨雨,如今跌宕起伏,但将来必定曲折光明。
最近日韓正在交涉當年“慰安婦”問題,如同“慰安婦”的名词一樣,二戰歷史上存在的實際上是“性奴”,沒有真誠道歉的日本當局,不論用什麽替换的名詞和借口,這種存在都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我們的近鄰格蘭代爾市白人占68%,亞美尼亞人占28%,他們曾經在議會全體議員的帶領下成功的挫敗拆除該市慰安婦紀念碑的日裔的起訴。
下面拉開話題,談談新副碑主題的一些相關的歷史事件。
1、Americans Sending aid to China over the Hump
美軍駝峰航綫支援中國抗戰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裏,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得名“駝峰航線”。
駝峰空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險的、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悲壯的空運,創造了人類航空史上的奇跡。 駝峰空運從1942年5月開始至1945年11月,歷時三年多,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中美雙方總共參加人數有 84000多人,共向中國運送736374噸物資、戰鬥人員33477人,另有1千多架戰鬥機從這個航線飛入前線參戰。
駝峰空運美軍共損失468架運輸機, 1579名飛行員犧牲。而前後總共擁有1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也先後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損失率近50%。
2、Chinese Rescuing the Doolittle Raiders
杜立特轟炸東京輿中國人民大援救
在珍珠港被襲後僅僅四個多月的1942年4月18日,16架B-25轟炸機在杜立德中校率領下由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對日本本土進行了轟炸,除一架安全降落蘇聯之外,所有的B-25都在中國迫降或墜毀。
這次的攻擊行動不但報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也重振了連續五個月在各戰線吃敗仗美軍的低落士氣。當杜立德突擊隊的隊員跳傘降落在中國東部時,成千上萬的中國平民百姓、鄉間的裏鄉長們和遊擊隊員參與了大救援,曲折輾轉將64名飛行員包括杜立特中校救回重慶。
日本人很快的就對杜立德轟炸行動進行了報復,日軍發動了“浙贛會戰”,這次掃蕩動用了五十五個聯隊約十萬名官兵。
在三個月的掃蕩中,日軍深入華東腹地血腥屠殺中國軍民,殺戮每一個涉嫌協助飛行員的人們。凡美機迫降的附近鄉村,民居都給燒掉,連小孩也無一倖存。衢縣、三山和惠水的機揚,在日軍到達之前,日機空襲逾六百次。為了報復杜立德突襲,日軍竟然施放霍亂、傷寒及腺鼠疫的病毒,使日本成為二次大戰期間唯一使用生物戰的國家。有一份日軍報告指出,在一次(生物戰)攻擊中,由於風向臨時改變,導致日軍一千七百人死亡。而殺害的中國人民的人數比後來兩顆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一位美軍將領在他的回憶錄裡描述:“在三個月內,二十五萬中國部隊和平民慘遭屠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年參加轟炸東京等地的美軍飛行員成立了一個名為“杜立特轟炸機隊協會”的民間團體。直到上世紀末在中美建交之後,飛行員們已老態龍鐘之時,跨過浩瀚的太平洋來中國尋訪當年的救命恩人。飛行員波特,1946年給他的救命恩人朱學三寫了一封感激信,但因為當時中美郵路不通,他一直沒有發出。為此,他將這封信珍藏了44年,一直到了1990年才找到朱學三將這封信交給他。1992年,當年營救美軍飛行員的陳慎言、朱學三、曾健培、劉芳橋和趙小寶等5人還受美國方面的邀請,參加了在美國舉辦的紀念轟炸東京50周年的慶祝活動。
在蒙特利公園市的附近居住的我的兩位好友:一位是父親爲遠征軍抗戰將領的旅美作家傅中先生,他最早撰寫了《杜立德B-52轟炸東京的故事》一書,這本書又促使另一位旅美老作家廖兆瑄先生撰寫了《情灑太平洋》一書。
3、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allying with American & British soldiers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Burma Area Army
中國遠征軍與美英聯軍滇緬抗日
這段鮮為人知的中美英聯軍的歷史摘錄如下:
1944年中,東南亞戰區盟軍總部擬定了以陸上進攻收復緬北和緬中的“首都”作戰計劃和以兩棲登陸作戰收復緬南的“吸血鬼”作戰計劃。
6月,根據“首都”作戰計劃,新編第30師第88團、第50師 第150團與美軍第5307支隊混合組成中美突擊支隊,由美軍梅裏爾準將為支隊長,向密支那突擊。為支援中美突擊支隊,新編第30師第89團、第14師第42團組成空中突擊隊,由印度空運密支那參加作戰。
8月5日,在中國駐印軍和美軍的協同作戰下,中國駐印軍奪取密支那,共擊斃日軍2700余人。
10月,中國駐印軍、英第14集團軍開始實施向緬北、緬中反攻的第二階段。英印軍第36師為右縱隊,中國駐印軍新編第6軍新編第22師為中央縱隊,新編第1軍為左縱隊,第14師、第50師及美軍第148團為總預備隊。
1945年1月16日,在中美英配合下,中國駐印軍攻克南坎。此役中國駐印軍殲敵1780人。攻克南坎後,中國駐印軍趁勝追擊,1月27日新編第 38師攻 克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並與遠征軍在芒友會師。接著中國駐印軍繼續南下,直趨戰略重鎮臘戌。
3月20日,駐印軍中央縱隊第50師西路軍與從納巴南下的英印軍第36師在喬梅會師。至此,中印公路被打通,緬北反攻戰勝利結束。在中國 駐印軍發動南坎戰役時,英軍在實兌島登陸,並攻占蘭裏島。
5月上旬,英軍兩棲部隊和英軍中路部隊在仰光會師標誌著中、美、英聯軍取得反攻緬甸戰役的最後勝利。
來自臺灣的孫立人將軍的好友鄭錦玉先生,他也是居住在蒙特利公園市附近的我的好友。他所著的有關孫立人將軍滇緬之戰的傳記性巨著《碧海鉤成回憶錄》,此書內容詳盡的論述了孫將軍的一生和上述戰役。
4、W. R. Sanchez,D. Fuentes,Iris Chang: Do not forget the Bataan Death March in the Philippines
桑切斯、費恩特、張純如:“勿忘菲律賓巴丹死亡行軍”
這一段的介紹,請允許我用美國洛杉磯電力公司高級工程師﹑項目總監經理、中美二戰紀念委員會的常務副秘書長魏林峰的一篇文章摘要:
“在2015年聖誕節到來前夕﹐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這一年的年末﹐中美二戰紀念碑委員會秘書長叢培欣﹑常務副秘書長魏林峰﹐代表蒙特利公園市華裔市議員林達堅(Stephen Lam) ﹑中美二戰紀念碑委員會主席薛平華(Joseph Shiue)﹐帶著美國華人的深情厚誼﹐12月23日晚來到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看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兩位美國老戰士桑切斯(William Sanchez)和費恩特(David Fuentes) 。叢培欣和魏林峰向兩位美國老戰士頒贈了中美二戰紀念碑委員會賀狀並贈送了聖誕禮物﹐祝兩位老人健康幸福。賀狀中表彰了他們在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他們還向美國退伍軍人協會397分會會長蘇亞雷斯(Gabriel Suarez) 頒贈了賀狀。
今年已經97歲高齡的美國老戰士桑切斯﹐1942以前曾任美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將軍的助理﹐親自協助麥克阿瑟將軍及家人撤退澳大利亞。1945年9月3日參加了在美國密蘇裏號戰艦(USS Missouri) 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是中﹑美﹑英﹑蘇等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歷史見證人。然而桑切斯老人在二戰中最著名的一段經歷﹐則是作為日本侵略暴行“巴丹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 ”的幸存者﹐成為美國二戰中的一位傳奇人物。“巴丹死亡行軍” ﹐與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一起﹐是世界公認的日軍三大反人類暴行。1942年4月﹐日本在菲律賓巴丹半島押解戰敗的美軍士兵途中及在以後的關押過程中﹐有計劃地大規模屠殺﹑殘忍虐待美國戰俘﹐共有上萬美軍士兵死亡。日本侵略者對美國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在62年之後的2004年﹐導致了《南京大屠殺》一書的作者張純如在研究“巴丹死亡行軍” 這段歷史時精神崩潰﹐饮彈自殺﹐年僅36歲。
另一位美國老戰士費恩特﹐今年90歲高齡﹐二戰中在著名的美軍第一旅(First Infantry Division)服役﹐1945年隨美軍佔領日本東京﹐並奉命看管日本頭號戰犯﹑首相東條英機(Hideki Tojo)。費恩特在看管東條英機期間﹐成功阻止了其畏罪自殺﹐並最終將東條英機送上了東京戰犯法庭。1945年9月3日在美國密蘇裏號戰艦舉行日本投降儀式時﹐費恩特參加了密蘇裏號戰艦的保衛工作﹐也是中﹑美﹑英﹑蘇等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歷史見證人。”
我們年年都看到美國在夏威夷紀念珍珠港事件周年,但似乎沒有看到人們再提起巴丹死亡行軍,我們不能有選擇性的健忘,那是二戰中最殘酷的一頁。我最近在回頋這段歴史時,精神也同樣瀕臨崩潰邊緣,我不得不迅速跳出轉移視線,張純如沒法選擇轉移註意力,她終於精神崩潰了。
布雷特.道格拉斯在《我的妻子張純如》中說,“在她生命的最後7年中,生活狀態無比混亂的情況下,純如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是向她講述戰爭期間日軍恐怖暴行的人。 很多人都想過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純如的精神崩潰。我自己也不清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她與巴丹死亡行軍的許多老兵保持著密切聯系,這些老兵在1942-1945年遭到日軍的殘酷迫害。許多老兵與我和純如的許多童年玩伴一樣,都曾是來自美國中西部小鎮的男孩,因此純如對他們懷有深切的同情。純如做相關調研時,大部分老兵都已年過八旬,到2004年,許多已經去世,或被診斷出患了不治之癥。當純如得知一位她以朋友相待的巴丹老兵去世後,我第一次見到她因為與工作相關的問題而崩潰並哭泣。”张纯如的《巴丹死亡行軍》一書的完成,成爲她的遺愿。
桑切斯就是這樣一位從巴丹死亡行軍中幸存下來的老兵,他今年已經97歲了。他說,他認為中國軍民對抗戰的貢獻更大,沒有中國拖住日本數百萬軍隊,就沒有美國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當年91歲的Post 397前總監桑切斯(William Sanchez)在2009年9月16日蒙特利公園市議會聽証會上演講支持建碑,並獲得成功。2015年11月21日他又以97歲高齡參加了中美二戰紀念碑的建碑五周年紀念活動。
桑切斯、張純如又一次把中美的血濃於水的情誼聯系到一起,同時以上各位旅美華裔作家的作為,也又一次使我想起孫中山的一句話:
“ 華僑是革命之母”
陳李婉若女士介绍中美二戰纪念委員會所在城市
美國城市巡禮_加州洛縣蒙特利公園市 Monterey Park
張纯如女士介绍華人:Chinese Americans: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History – Iris Chang
美国人介绍中國朝代简介
華人后裔介绍中國另类文化現象说明東方的复杂性
5,276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